羊爸爸中医育儿群小儿病辨证课程记录03 三焦、藿香正气水
羊爸爸社区,中医育儿小百科,帮助你寻找答案,分享知识。在这里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深入
学习 中医育儿知识,分享自身知识和经历。
今天给大家讲讲藿香正气水,夏天这个药很常用。很多常用中成药有非常多的用途,搞懂这些药治病的机理,就能活学活用。
而且中成药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使用,也是会效如桴鼓,有时不亚于开处方。
藿香正气有许多剂型,藿香正气水用的酒精做溶液,是最经典的,但是毕竟会辣,太小的小孩可能不适合;藿香正气液或者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适合小儿;还有藿香正气滴丸等成分一样的,功能也查不多。
讲这个药实际上目的还是讲辨证。所以继续先补充基础知识。上次课讲到表与里、实热与虚寒,这个是一定要用的概念。
表里实际上是疾病三维定位的一个坐标,我们还需要一个坐标,就是三焦。三焦的概念在中医基础中非常混乱,我们不去管他。
这一部分给大家讲到的是对疾病认识的一个比较大的方面,也是一个用药体系,这个用药体系不需要考虑脏腑以及经络,就能做到非常精确的辨证施治。
以后有机会讲推拿时再讲脏腑与经络,因为推拿肯定要考虑脏腑与经络,所以实际上推拿比用药更不容易用好。这个先不展开。
当然,我们讲用药的目的不是说治病就必须用药,而是这个辨证过程就是对疾病的认识,搞懂了生病的原理,搞懂病机,你就可以用很多很多方法来治病,不仅仅是用药。
回到三焦,就是上焦、中焦、下焦。我们讲的三焦直接用的西医解剖。
首先体腔内有横隔膜。横隔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它位于心脏和双侧肺脏的下面,肝脏、脾脏、胃的上方,就像一个大圆盘平放在身体内部分隔了胸腔与腹腔,随着呼吸而上下运动。
横膈膜以上就是上焦,包括了心、肺、头面部、上肢;
横膈膜以下是腹腔,腹腔的肚脐以下部位,是下焦,包括了膀胱、生殖系统、下肢;
腹腔中的其它部分包括脾、胃、肝胆、大肠、小肠是中焦,就是说包括了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
这么分的话肝脏与肾脏就都是中焦,这个可能很多人就反对了,中医书上说肝肾是下焦呢;这里面存在一个很严重的误解,就是书上说的肝肾实际上并不是西医器官,心肝脾肺肾五脏实际上是藏象的五藏[cáng],是一种功能分类法,而很多人都把它与解剖的肝脏肾脏混淆了;这里不继续展开,以后讲推拿时再讲;
因为我们实际上只会用到上、中、下三焦,不会涉及其中的具体脏腑,所以其实不用去关心这个争议。
三焦有自然的生理分隔,所以许多病症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三焦的分别性、或者说共通性,比如上焦有热,那心、肺、咽喉、头面都会有热的表现,它们都属上焦,哪个脏器有热我们不用关心,我们说上焦有热就行;上焦有热的理解对后面我们讲小柴胡时非常非常关键;
中焦实际上就包括了脾胃、肠胃,我们就不用区分到底是脾胃问题还是肠胃问题,实际上一般出问题也都是都有问题,比如积食,你说问题到底在胃还是大肠还是小肠,这个不好区分,实际上就是可能都有问题;所以我们说中焦积滞时,停滞可能在胃、可能在大肠、可能在小肠,也可能都有,我们只需要统一处理中焦问题即可;
当我们说脾胃虚寒时,实际上是用脾胃统括整个消化系统,也是中焦虚寒;
有些情况也会涉及到下焦,就是中下焦虚寒。实际上肚脐上下都有大肠小肠,所以中下焦问题经常是连在一起的。
藿香正气水成分有藿香、白术、陈皮、厚朴、白芷、桔梗、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等,说明书写的具有散寒解表、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这个药里面对治表问题的成分很少,主要就紫苏,所以它可以处理轻微的表证,但主要是处理里证,或者表证实际上也是里证引起的;
那从药的成分反推,它处理的里的问题应该是虚寒,而不是实热,因为没什么清热的成分;
对治虚寒,它主要针对的又是湿,不是寒,那虚寒与湿又是什么关系,我们暂时记住虚寒与湿会相伴生的,以后再展开。
它为何可以处理吃坏东西拉肚子,又可以处理中暑,有了中焦虚寒概念就好理解了。
首先说拉肚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比如寒凉的东西、冰镇的东西,人体的应急反应,就是本能反应,就是要通过拉肚子把它排出来,但是拉肚子同时会导致津液(这个概念也以后展开)的丧失,或者简单理解为热量的丧失,这样就会导致肠胃处于虚寒的状态,肠胃虚寒就更不能消化东西,会加重拉肚子。虚寒会伴生湿滞,这时用藿香正气水就是化湿和中,中的意思就是中焦。除了湿,还有寒,寒就需要温,藿香正气水的酒精是重要成分,可以温里,所以里虚寒重时有酒精的效果才好。大家知道喝了酒会很快热乎起来,实际上就是加速血液循环,让新陈代谢旺盛起来,自然就能解决虚寒的问题了。
中暑是暑热导致气血大量地停留到上焦头面部以及体表,人在特定时间,人体内的气血总量是一定的,上焦与体表的气血多了,体内中下焦的气血就会相对减少,这样就造成中焦的相对虚寒状态。
所以中暑的发热是气血回不去,不是人体的主动抵抗,这个热会集中在表、以及上焦,而中下焦虚寒,脚属下焦,所以脚可能会偏凉。
中暑导致中焦虚寒,所以也会导致拉肚子。
吃坏东西拉拉肚子与中暑一样,都会有吐泻、头晕症状,这个实际上原因一样的,就是中焦虚寒,水饮上逆(这个也以后展开)。
就是说藿香正气水对治的中焦虚寒,偏重湿的方面,表证不是为主,这个病机下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症状都是可以用的。
中药是治疗的病机,是根据病机来对应的,不是根据症状来对应,从这点上去讨论问题,就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非常究竟的东西了。
现在我直接把这些非常高级的东西带给各位,没有中医基础一样能搞懂。
把中药的治病病机与人生病的病机丝丝入扣对应起来,就是精准的辨证,精准辨证后药吃下去没效果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效果,必须去怀疑药的质量问题。中医中药,老祖宗的东西用好了就是这么牛的。
下面是今天的案例。
6.16
述:我女儿现在十个半月,体质一直不好,山根青很明显,12号中午时候在凉席上坐着玩吹到电风扇了,下午开始拉肚子,夜里发烧到39.2,大量喂水没吃药,14号早上37度,下午带出去玩不小心吹到风了,又发烧到38.5,昨天和今天孩子精神很不好,一直睡,醒来就哭,刚去化验血常规淋巴细胞高,医生说病毒感染,让住院,我现在怕一住院就该给孩子输液,孩子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0、小孩的主要症状?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嗜睡,拉肚子,脑袋热,身上不是太热,体温37.5,食欲差
1、这几天大便情况?有没异常?颜色?很臭不?是一直很臭还是这几天?
一天三四次稀便,浅绿色,不臭
2、感觉小孩有没怕冷或怕热的表现?比如睡眠盖被子是喜欢还是不要盖?
没明显怕冷热
3、小便情况?颜色?
小便清
4、食欲?
食欲差
5、睡眠情况?
夜里睡眠不好,频繁动趴睡
6、出汗情况?
喝水后大量出汗
7、喝水情况?
主动喝水
8、手心比平时烫不?还有没哪里温度异常?
手心不烫
10、还有没其它症状?比如口臭、鼻涕、鼻塞、咳嗽?
还有肚子里咕噜响
无明显其他症状
补充问了下:屁眼红不?
说 不红。
我们继续套辨证公式,辨证三段论,这个我们要不断地强化练习。
哪些是正常的
哪些是表证
哪些是里证
里证是寒是热哪些是寒哪些是热
表证是寒是热哪些是寒哪些是热
哪些是正常的,这个就不讨论了:
0.身上不是太热
2.没明显怕冷热
8.手心不烫
这些是表证
脑袋热 体温37.5
7.主动喝水(这个虽然是里证,但与6关联)
6.喝水后大量出汗
这些是里证
0.嗜睡,拉肚子,食欲差
1.一天三四次稀便,浅绿色,不臭
3.小便清
4.食欲差
5.夜里睡眠不好,频繁动趴睡
10.肚子里咕噜响
这个只要是肠胃问题都会导致,或寒或热都可能,所谓胃不和卧不安:
5.夜里睡眠不好,频繁动趴睡
这些是寒的证据:
0.嗜睡,拉肚子,食欲差(热证也会嗜睡、也会拉肚子,但是这个案例综合看,用寒解释更合理)
1.一天三四次稀便,浅绿色,不臭(如果有热,大便应该是臭的,也可能偏黑,这个比较关键)
3.小便清(有热的会偏黄,正常的微黄,这个认为正常也不会影响最终的辨证结果)
4.食欲差
10.肚子里咕噜响(这个是里虚寒,水湿停滞的关键证据)
11.屁眼不红(有热的拉肚子屁眼会红,甚至偏烫,手没触摸靠近就能感觉到)
(平时正常的是粉红色 ,屁眼稍微扳开看)
这些看起来是热的证据
7.主动喝水
6.喝水后大量出汗
表证“脑袋热 体温37.5”不容易判断寒热,但是我们结合起来看,发现与中暑的现象就是一样的(虽然原因不一样),上焦表证,这个表证是热证,喝水与出汗关联的,
这是表实热的口渴出汗。但是表证不是为主。
中医辨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在没有熟练以前,就这么机械地来分析,熟练后脑袋会一下子得出答案。
这个案例的最终答案当然是大家知道的,就是辨证里虚寒湿为主,有表证,表热是中焦有寒,湿滞引起;
建议藿香正气液,一次半瓶,一天4次
6.22 反馈
述:前几天我女儿感冒拉肚子,给孩子喝了两天藿香正气水,现在完全好了
问答部分。
问:喝水后狂出汗怎么理解?
答:口渴发热汗出,这是阳明的证据,是上焦有热引起。中焦寒湿是里虚寒
课程记录目录
参考:霍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如何使用?
学习 中医育儿知识,分享自身知识和经历。
今天给大家讲讲藿香正气水,夏天这个药很常用。很多常用中成药有非常多的用途,搞懂这些药治病的机理,就能活学活用。
而且中成药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使用,也是会效如桴鼓,有时不亚于开处方。
藿香正气有许多剂型,藿香正气水用的酒精做溶液,是最经典的,但是毕竟会辣,太小的小孩可能不适合;藿香正气液或者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适合小儿;还有藿香正气滴丸等成分一样的,功能也查不多。
讲这个药实际上目的还是讲辨证。所以继续先补充基础知识。上次课讲到表与里、实热与虚寒,这个是一定要用的概念。
表里实际上是疾病三维定位的一个坐标,我们还需要一个坐标,就是三焦。三焦的概念在中医基础中非常混乱,我们不去管他。
这一部分给大家讲到的是对疾病认识的一个比较大的方面,也是一个用药体系,这个用药体系不需要考虑脏腑以及经络,就能做到非常精确的辨证施治。
以后有机会讲推拿时再讲脏腑与经络,因为推拿肯定要考虑脏腑与经络,所以实际上推拿比用药更不容易用好。这个先不展开。
当然,我们讲用药的目的不是说治病就必须用药,而是这个辨证过程就是对疾病的认识,搞懂了生病的原理,搞懂病机,你就可以用很多很多方法来治病,不仅仅是用药。
回到三焦,就是上焦、中焦、下焦。我们讲的三焦直接用的西医解剖。
首先体腔内有横隔膜。横隔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它位于心脏和双侧肺脏的下面,肝脏、脾脏、胃的上方,就像一个大圆盘平放在身体内部分隔了胸腔与腹腔,随着呼吸而上下运动。
横膈膜以上就是上焦,包括了心、肺、头面部、上肢;
横膈膜以下是腹腔,腹腔的肚脐以下部位,是下焦,包括了膀胱、生殖系统、下肢;
腹腔中的其它部分包括脾、胃、肝胆、大肠、小肠是中焦,就是说包括了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
这么分的话肝脏与肾脏就都是中焦,这个可能很多人就反对了,中医书上说肝肾是下焦呢;这里面存在一个很严重的误解,就是书上说的肝肾实际上并不是西医器官,心肝脾肺肾五脏实际上是藏象的五藏[cáng],是一种功能分类法,而很多人都把它与解剖的肝脏肾脏混淆了;这里不继续展开,以后讲推拿时再讲;
因为我们实际上只会用到上、中、下三焦,不会涉及其中的具体脏腑,所以其实不用去关心这个争议。
三焦有自然的生理分隔,所以许多病症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三焦的分别性、或者说共通性,比如上焦有热,那心、肺、咽喉、头面都会有热的表现,它们都属上焦,哪个脏器有热我们不用关心,我们说上焦有热就行;上焦有热的理解对后面我们讲小柴胡时非常非常关键;
中焦实际上就包括了脾胃、肠胃,我们就不用区分到底是脾胃问题还是肠胃问题,实际上一般出问题也都是都有问题,比如积食,你说问题到底在胃还是大肠还是小肠,这个不好区分,实际上就是可能都有问题;所以我们说中焦积滞时,停滞可能在胃、可能在大肠、可能在小肠,也可能都有,我们只需要统一处理中焦问题即可;
当我们说脾胃虚寒时,实际上是用脾胃统括整个消化系统,也是中焦虚寒;
有些情况也会涉及到下焦,就是中下焦虚寒。实际上肚脐上下都有大肠小肠,所以中下焦问题经常是连在一起的。
藿香正气水成分有藿香、白术、陈皮、厚朴、白芷、桔梗、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等,说明书写的具有散寒解表、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这个药里面对治表问题的成分很少,主要就紫苏,所以它可以处理轻微的表证,但主要是处理里证,或者表证实际上也是里证引起的;
那从药的成分反推,它处理的里的问题应该是虚寒,而不是实热,因为没什么清热的成分;
对治虚寒,它主要针对的又是湿,不是寒,那虚寒与湿又是什么关系,我们暂时记住虚寒与湿会相伴生的,以后再展开。
它为何可以处理吃坏东西拉肚子,又可以处理中暑,有了中焦虚寒概念就好理解了。
首先说拉肚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比如寒凉的东西、冰镇的东西,人体的应急反应,就是本能反应,就是要通过拉肚子把它排出来,但是拉肚子同时会导致津液(这个概念也以后展开)的丧失,或者简单理解为热量的丧失,这样就会导致肠胃处于虚寒的状态,肠胃虚寒就更不能消化东西,会加重拉肚子。虚寒会伴生湿滞,这时用藿香正气水就是化湿和中,中的意思就是中焦。除了湿,还有寒,寒就需要温,藿香正气水的酒精是重要成分,可以温里,所以里虚寒重时有酒精的效果才好。大家知道喝了酒会很快热乎起来,实际上就是加速血液循环,让新陈代谢旺盛起来,自然就能解决虚寒的问题了。
中暑是暑热导致气血大量地停留到上焦头面部以及体表,人在特定时间,人体内的气血总量是一定的,上焦与体表的气血多了,体内中下焦的气血就会相对减少,这样就造成中焦的相对虚寒状态。
所以中暑的发热是气血回不去,不是人体的主动抵抗,这个热会集中在表、以及上焦,而中下焦虚寒,脚属下焦,所以脚可能会偏凉。
中暑导致中焦虚寒,所以也会导致拉肚子。
吃坏东西拉拉肚子与中暑一样,都会有吐泻、头晕症状,这个实际上原因一样的,就是中焦虚寒,水饮上逆(这个也以后展开)。
就是说藿香正气水对治的中焦虚寒,偏重湿的方面,表证不是为主,这个病机下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症状都是可以用的。
中药是治疗的病机,是根据病机来对应的,不是根据症状来对应,从这点上去讨论问题,就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非常究竟的东西了。
现在我直接把这些非常高级的东西带给各位,没有中医基础一样能搞懂。
把中药的治病病机与人生病的病机丝丝入扣对应起来,就是精准的辨证,精准辨证后药吃下去没效果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效果,必须去怀疑药的质量问题。中医中药,老祖宗的东西用好了就是这么牛的。
下面是今天的案例。
6.16
述:我女儿现在十个半月,体质一直不好,山根青很明显,12号中午时候在凉席上坐着玩吹到电风扇了,下午开始拉肚子,夜里发烧到39.2,大量喂水没吃药,14号早上37度,下午带出去玩不小心吹到风了,又发烧到38.5,昨天和今天孩子精神很不好,一直睡,醒来就哭,刚去化验血常规淋巴细胞高,医生说病毒感染,让住院,我现在怕一住院就该给孩子输液,孩子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0、小孩的主要症状?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嗜睡,拉肚子,脑袋热,身上不是太热,体温37.5,食欲差
1、这几天大便情况?有没异常?颜色?很臭不?是一直很臭还是这几天?
一天三四次稀便,浅绿色,不臭
2、感觉小孩有没怕冷或怕热的表现?比如睡眠盖被子是喜欢还是不要盖?
没明显怕冷热
3、小便情况?颜色?
小便清
4、食欲?
食欲差
5、睡眠情况?
夜里睡眠不好,频繁动趴睡
6、出汗情况?
喝水后大量出汗
7、喝水情况?
主动喝水
8、手心比平时烫不?还有没哪里温度异常?
手心不烫
10、还有没其它症状?比如口臭、鼻涕、鼻塞、咳嗽?
还有肚子里咕噜响
无明显其他症状
补充问了下:屁眼红不?
说 不红。
我们继续套辨证公式,辨证三段论,这个我们要不断地强化练习。
哪些是正常的
哪些是表证
哪些是里证
里证是寒是热哪些是寒哪些是热
表证是寒是热哪些是寒哪些是热
哪些是正常的,这个就不讨论了:
0.身上不是太热
2.没明显怕冷热
8.手心不烫
这些是表证
脑袋热 体温37.5
7.主动喝水(这个虽然是里证,但与6关联)
6.喝水后大量出汗
这些是里证
0.嗜睡,拉肚子,食欲差
1.一天三四次稀便,浅绿色,不臭
3.小便清
4.食欲差
5.夜里睡眠不好,频繁动趴睡
10.肚子里咕噜响
这个只要是肠胃问题都会导致,或寒或热都可能,所谓胃不和卧不安:
5.夜里睡眠不好,频繁动趴睡
这些是寒的证据:
0.嗜睡,拉肚子,食欲差(热证也会嗜睡、也会拉肚子,但是这个案例综合看,用寒解释更合理)
1.一天三四次稀便,浅绿色,不臭(如果有热,大便应该是臭的,也可能偏黑,这个比较关键)
3.小便清(有热的会偏黄,正常的微黄,这个认为正常也不会影响最终的辨证结果)
4.食欲差
10.肚子里咕噜响(这个是里虚寒,水湿停滞的关键证据)
11.屁眼不红(有热的拉肚子屁眼会红,甚至偏烫,手没触摸靠近就能感觉到)
(平时正常的是粉红色 ,屁眼稍微扳开看)
这些看起来是热的证据
7.主动喝水
6.喝水后大量出汗
表证“脑袋热 体温37.5”不容易判断寒热,但是我们结合起来看,发现与中暑的现象就是一样的(虽然原因不一样),上焦表证,这个表证是热证,喝水与出汗关联的,
这是表实热的口渴出汗。但是表证不是为主。
中医辨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在没有熟练以前,就这么机械地来分析,熟练后脑袋会一下子得出答案。
这个案例的最终答案当然是大家知道的,就是辨证里虚寒湿为主,有表证,表热是中焦有寒,湿滞引起;
建议藿香正气液,一次半瓶,一天4次
6.22 反馈
述:前几天我女儿感冒拉肚子,给孩子喝了两天藿香正气水,现在完全好了
问答部分。
问:喝水后狂出汗怎么理解?
答:口渴发热汗出,这是阳明的证据,是上焦有热引起。中焦寒湿是里虚寒
课程记录目录
参考:霍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如何使用?
64 个评论
厦门嘟1311 回复 杨千栋
杨千栋
10.肚子里咕噜响(这个是里虚寒,水湿停滞的关键证据)
任子爵士
骱之骱
涵妈
shuoran0203
花生妈妈
如果是里虚寒夹湿的拉肚,用的是藿香正气水,其驱寒的成分是苏叶和酒精,不是我们常推荐小儿用的藿香正气液,我觉得有人没看仔细,一拉肚就说用藿香正气液,如果偏寒症,用这个效果会不好,
比如 http://dajia.zydp.org/question/3890 http://dajia.zydp.org/question/4440.我觉得这两例中用的藿香有待商榷.
晨伊竹的小屋
微微仙人掌
杨千栋
主的仆人
温欣雅 回复 杨千栋
杨爸,那放响屁 脸带难受的表情,这是否也属于里虚寒的呢?
lan197963
爱晴天
angelaMAMA
Colorful_Day 回复 爱晴天
秋海棠
墨凡 回复 秋海棠
aaiwoer
王子滎 回复 花生妈妈
clsma
梅梅 回复 花生妈妈
花生妈妈 回复 王子滎
花生妈妈 回复 梅梅
煎蛋125128
煎蛋125128 回复 花生妈妈
Apple
羊爸爸-青皮
温暖如毒酒
276387448spring
fjchenyanl
小玉大勇 回复 杨千栋
zhengey
轩麻麻
baidu251
Best Health
宠虫
yanghuixuexi 回复 微微仙人掌
叶子子子子子 回复 花生妈妈
987022134陈陈
小金橘子 回复 angelaMAMA
小金橘子 回复 秋海棠
问天
晴空sun
蔚蓝晴空
Best Health
杨利 回复 蔚蓝晴空
宋智慧
袁莉
小英子
xutong 回复 煎蛋125128
幸运
望舒无忧
有问必答—紫苏
菲菲姐2016 回复 微微仙人掌
precious
沉睡的疯狂
敬敬嘛嘛
敬敬嘛嘛 回复 敬敬嘛嘛
锐芮妈妈 回复 杨千栋
锐芮妈妈 回复 花生妈妈
爱可心 回复 花生妈妈
童宝贝妈妈
天天麻